港人對強積金信心連續三年下挫,據市場調查統計,接近九成人給予該退休計劃不合格分數,有四分一港人更送「零雞蛋」。
上月強積金顧問公司駿隆委託港大民意調查訪問逾千名強積金成員,「零信心」的負面回應由去年21.6%升至24.2%,平均信心評分則由去年3.3分跌至3.1分,屬連續三年倒退;近九成人給予強積分計劃5分或以下評分,滿分則為10分。(資料來源)
強積金成立至今已經10多年,市民普遍都對此計劃彈多過讚,以下是我的幾點疑惑:
1. 每年收取的基金行政費是按供款人的基金資產總值計算,實際上基金公司所做的工作不多--基金公司主要的工作是每半年列印報表及受託資金,基金公司的「管理方法」只是按照恆指成份股的比例作投資。為什麼仍收取高達2%的行政費?
2. 沒有政策鼓勵基金公司賺取更多回報。有些基金賺不了錢,還要市民倒貼來供(虧損)或者跑輸通漲幅度,這筆錢本來是給市民用作退休之用,但錢未到市民手就已經失去了一部份,為什麼不直接給市民消費?至少市民沒有這麼多不滿。
3. 強制性供款:無論基金公司表現如何強差人意,基金公司是由僱主選擇,只要基金公司給予僱主一些優惠(例如:豁免手續費),僱主自然地就選擇了該基金公司,而沒有把僱員的利益放在首位。
4. 香港政府經常對外宣傳香港是奉行自由市場政策,為什麼要用強制政策干預市民的工作收入,同時把利益側重於基金公司呢?既然每個月只供收入的5%肯定不足以退休,何不讓市民自行規劃退休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