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焦點係財爺預算案,最有興趣莫過個名起得夠晒「前衞」的未來基金。曾財爺爆響口,話回報會畀金管局管理的外匯基金為高,呢吓反手抽擊,打得金管局陳德霖「應一應」。
投資回報講就兇狠
話說上個月,外匯基金發表一四年投資成績表,回報率得1.4%,已經畀人笑衰過散戶,甚至盈富基金(2800.HK),就算金管局將全部錢乜都唔做推落去買美國十年債,回報都唔止呢條數咁話,每年出糧九百幾萬的陳總「火羅」到爆。話說回來,舊年唔單只金管局投資表現肉酸,散戶以為叻叻的對沖基金,八成以上都交唔到功課,大家熟悉的國家主權基金,出名如淡馬錫,一四年三月底止年度回報僅得1.5%,同過去十年複合年回報近9%相比,都水瓜打狗唔見一截。
即使股神巴菲特都唔敢話年年可以跑贏個市,至於 任內年年預算年年估錯的曾財爺,憑乜話未來基金表現一定好過外匯基金呢?在下就覺得甚有寶藥黨feel,講到尾,氹咗市民落疊先,到時唔夠數又係另一回事。
做每項投資,要知道自己是跑贏大市還是跑輸大市,最重要是跟標竿(Benchmark)作比較。恒生指數是香港股市價格的重要指標,由50隻成份股市值計算出來,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所以用恆生指數的走勢便可得出股市整體回報率。
購買基金需支付各種費用,而且它會直接影響投資回報率。所以在投資基金前,不妨考慮巴菲特的建議:
股神巴菲特曾在給巴郡股東的信中寫道:「我給信託人下了一個很簡單的指示,拿10%現金去買短年期政府債券,餘下的90%用來買超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信託基金若能採用此策略,長線回報必定可以跑贏大部分退休基金、機構或個人投資者,特別是那些用高薪厚祿去僱用星級基金經理的投資者。」
不少香港人都會購買基金作投資首選,雖然它是由專業的基金經理管理,取得略高於標竿的投資回報,但在扣除基金管理費、基金贖回費後,就變得比標竿回報低。這倒不如直接購買盈富基金(2800.HK)作被動投資,又可以跟大市同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