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nd開始於場外交易進行買賣,最高價為$105.3,即每手賺$530。報紙上有「專家」籲長揸抗通脹,恕在下不敢苟同,原因是抗通漲債券雖被稱為投資產品,但實際上的投資回報只能等同於通漲率。換句話說,這只維持金錢購買力的工具,並不會為持有人賺得更多。其實,這種債券只是香港人的一種福利,但領取這種福利必須擁有證券户口。對於我這種有網上銀行及證券户口的人來說,按幾個掣便可賺取報酬,所以我沒有不認購的原因。
至於賣出時機,我會選擇在掛牌後首日賣出,然後把所得的金錢再投資。因為我並不是只追求維持購買力,我的投資目標是跑贏大市,顯然這種債券不合適,只能做短期套戥。每一個人追求目標不一,以上僅供參考,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還是要自行思考。
近年財務中介公司開到成行成市,其銷售手法「層出不窮」,當中或涉及不當經營手法,金管局終於「出招」規管,要求銀行在30日內停止接受中介公司轉介個案,以降低因中介或銷售代理可能涉及不當經營手法,而對銀行信譽構成的潛在風險。
每個香港市民都經常收到銀行、財務公司及其他類型的推廣電話,即使你要求對方不要再致電推廣,他仍會在幾日後致電推廣。自從八達通公司出售市民的私隱後,我幾乎每一天都收到垃圾電話。除了為騙從提供警署電話外,我應付推廣電話也有一手--當我得知是推廣電話後,我不急於收線,而是把電話放下,任由他繼續唸廣告犒,直到他要求我回應才發現我一直沒聽,自然會乖乖掛線。我認為這個方法是非常合理,推廣員浪費我的時間接聽,相對地,我也要浪費他相同額度的時間,這樣稱得上公平。所以日後收到推廣電話,不要急於掛線,否則過幾天他再次致電騷擾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