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取保險計劃體驗

為了找靈感寫更多文章,皮皮親身到商場的保險攤位聽取投保計劃,結果換來一場折磨的體驗。以我所認知的保險從業員(下稱業務員),理應已接受培訓、學習銷售技巧及溝通技巧,可惜事實與理想的確有一段明確差距,這篇文章我會寫寫自己的看法及體驗。

未了解客戶

業務員邀請我們坐下並介紹計劃,第一句是問我有沒有購買保險?當我答沒有後,業務員便直接說「你的情況很高危,是承擔著高風險。」然後便繼續推銷她的計劃有多好……

以我理解,購買保險是一個風險轉移的措施之一,如果客戶有足夠資產,可應付醫療開支,也就是沒有風險。當然,這是一個可圈可點的質疑,因為沒有什麼人開誠布公地對陌生人透露自己所擁有的資產。

對重要資訊不了解

如果投保的話,動輒花上至少十年,也就是所費不菲。對於重要資訊必須詳加了解,不過該位業務員似乎對所屬公司存有疑點,例如她的計劃寫道「在保單生效90日後受保人被診斷患有下述之特別疾病,即可獲得保險的 20% 」,但業務員說 10% 。顯然業務員對條款並不熟悉,否則背也能背出吧。

再者,我向她詢問「原位癌是否列明的才獲賠?例如腦部。」她的答覆是「屆時的正式計劃會列明部位,這裡其實已包括的。」以我的經驗,只有白紙黑字才有人認帳,所以別相信業務員是真的。

數據紊亂

她告訴我一個人可以有 170 歲壽命,我便質疑她是否烏龜。結果,她說「 2017 年的人均壽命比 2016 年人均壽命多 3 年,或者在你 40 歲之時便可以活到 170 歲(如果每年多 3 年平均壽命)。」於是,我立即追問:「你見過有樹生長到太空嗎?」(其實是想起Howard Marks所說的Trees don't grow to the sky, and few things go to zero.”)

另外,她指出此計劃只需供款 $147,000 便可獲取 $2,234,765 是非常划算的。問題是她所說的 14 萬是 20 年後的供款銀碼,而獲取的是75年後的身故保障總值(前題是你要有命活到 100歲加上紅利如期實現)。要是把該 200 萬折現成 55 年前的銀碼,將會是 40 多萬,你會大失所望。

過於催促

業務員緊張營業額是無可厚非,不過亦無須過份催促客戶付款,除非業務員對自己的計劃沒有信心。在半小時的傾談過程,業務員已 2次要求我盡快挑選迎新禮品、4次催促投保,多次查問我有哪間銀行帳號,其中有2次提及可以在便利店付款。

她的催促手法很低賤,說:「如果今天不投保,明天出意外便無法獲取賠償。」我相信任何人聽到也不會舒服。

總結

在下明白保險業務員是一種不好當的職業,競爭大、產品不是自己可以調度,只可以將公司產品認識加深、鍛鍊出更流利的口技,而正正以上技巧才可以區別出你與其他業務員之不同。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4

  1. 纬八路随笔

    你遇到的这个业务员真是个奇葩

    1. 皮皮

      @纬八路随笔是的,我感到非常奇怪、不可思議。

  2. 灰狼

    这样的业务员,能做成生意就真的见鬼。话这样说,谁还愿意掏钱出来

    1. 皮皮

      @灰狼在屋邨設下攤檔倒是吸引到不少家庭主婦,但難以吸引具分析力的居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