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見的「專家」

專家是自媒體的產物

隨著科技進步,每個人都可輕易接觸資訊。久而久之,有些人自認對某項事物的了解比其他人多,於是自封為專家。有些商家為了提高生意額,紛紛將自己包裝成為行業專家,以吸引潛在客戶的眼球。打開電視機,一段段財務公司的廣告被包裝得美輪美奐,例如:用樓宇按揭把樓抵押借便可實現夢想、借錢消費繼續享受購物的樂趣…以上全是「財務專家」所說的。

以二按實現夢想(創業),最成功的結果是創業成功,客似雲來,貨如輪轉;一般的結果是公司經營及償還樓按的貸款同樣艱難;最壞的結果則是公司既不成功,而收益又無法高於樓按利息之成本,最終樓宇擁有權被財務公司接管並收歸名下。計算清楚自己的成功率及失敗率才能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據研究顯示,有90%的司機認為自己是良好駕駛者,顯示出過份自信往往會影響判斷

另一個「財務專家」的廣告宣傳語宣稱:借錢繼續享受購物樂趣。當借款人已陷入財務危機,把借來的錢繼續投入於購物而不是優先清還現有的貸款,簡直是愚蠢至極!新借入的錢需支付利息,而把需支付利息的錢購買一項不會生產收益的物品只會讓問題愈變愈糟,而不是所謂的「享受」。除非你享受還錢,或者你喜歡一貧如洗的感覺,否則我看不到有財務公司的需求。

財演是投資界的代表

Expert-300x292

在投資領域也是一樣,財演在電視機上談論某隻股票的價格走勢,將同類的股票用股價來分析,並認為股價就反映了一切。但是,股價真的能反映不同的資訊(例如:基本面、公司管理層等因素)嗎?這是絕對不能,因為價格與價值是截然不同的定義,只是有財演為裝成專家,把它混淆了。

其實你能從財演身上找到線索判斷他是否專家。首先,他說到投資項目「天花龍鳳」,升值潛力很高,為什麼他不投資?(註:在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在推介股票後會聲明自己有沒有持有。);第二,他代表的身份是公司還是投資者:銀行、證券商透過促成交易來賺取佣金,投資者角度則是真誠推介。(可惜現在已經買少見少);第三,他的投資收入佔自己的總收入百分之幾--證券從業員受證監會嚴格規管,很多時候都沒有真正買入股票,只寫股評作推介。如果他不是財演,他的工資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應該很低,但這項數據必須由他本人自行公布,而且公眾一般無法驗證此信息。

「專家」只是訓練良好的狗

常常有人說,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不過其實他真正的出處在一本叫做《愛因斯坦的智慧 : Quotations on just about everything from the greatest mi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的書裡面,這句話的全文是這樣的:「......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tudent ac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and a lively feeling for values. He must acquire a vivid sense of the beautiful and of the morally good. Otherwise he----with his specialized knowledge----more closely resembles a well-trained dog than a harmoniously developed person.」

簡單的翻譯起來就是:「讓學生有對於各種價值觀與生活感受是很重要的,他必須能真正的擁有美感與道德良善。否則他的專業知識會讓他像一隻具有良好訓練的狗,而不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訓練良好的狗,就像現在的大學大量生產的學術機器一樣,他們只瞭解自己的專業,對於沒有誘因(對狗來說是食物,對人來說或許是金錢)的知識絲毫不露出任何興趣,也因此,這句話才會被拿來嘲諷所有的「專家」。

你遇上了多少個專家?他們都是真正專家嗎?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