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注意交易手續費?

如果閣下有讀過我先前的文章,你會發覺我花了很多篇幅來比較證券行與銀行,及比較致富證券的不同計劃佣金收費。不過,一位人氣Blogger持相反意見,他是這樣寫道:

這個留言令我想起曾經聽過一些朋友很擔心的問題,包括「銀行開股票戶口是否收取存倉費?」、「手續費是怎樣計算的?」、「收息是否每次都需要付手續費 呢?」。又有朋友質疑月供股票的操作,因為不少銀行每月供股最少收$50,而如果最供股額最少為$1000,即長時期供股要付5%給銀行。另外,又有全城 關注的強積金手續費,是2%還是3%或是4%,小數怕長計,複利效應蝕很多噢。

以上種種都令我想起一個比喻,感覺就好像我們去街市買菜,菜販多會送條蔥,而作為買家,注意力當然是集中看看菜靚不靚,便宜不便宜,抵不抵買,這很合理吧。然而,以上的例子就反映出買家把注意力集中於有沒有蔥,所送的蔥多與少,靚不靚。若某店送蔥的安排做得很好的話,買家就會很樂意到那店買菜。

蔥靚不靚,這可以算是重要的,前提是每個店所賣的菜 都是差不多,價錢都是差不多,在這情況之下,所送的蔥就成為了關鍵。然而,在投資領域之上,最應該關心的應該是所投資的股票公司業務本身,其盈利能力如 何,財務穩健與否,會否跟小股東分享成果之類。派息方法、手續費等就好像投資過程中的「蔥」,投資者莫捉錯用神。

若能從分析「蔥」時看到管理層的好壞,從而能看到「菜」本身的價值,這可算是合理的。然而,說到底,主力總應該放在分析所買的「菜」本身,投資者切勿花太多 精神在選「蔥」。近日,有blog友問我在什麼地方開投資戶口較「著數」,費用多少,他研究了好一段時間還沒有行動,如此認真及花精神在這些地方處,希望 他日後對自己的投資及所買的股票都有如此深入的分析研究就更好了。

如果手續費真的可以無視,只追求回報,那為什麼巴菲特先生會提議投資者選用被動投資法呢?

為了證明被動管理法的優勢,巴菲特跟對沖基金公司Protege Partners打賭,他賭未來十年,低費率指數型基金收益率將高於某些組合型對沖基金。他選了先鋒公司一個史坦普500指數基金(Vanguard's S&P 500 Admiral Fund ),對方選了五個組合型基金(FoF),目前來看巴菲特60%以上的回報率遠遠好過對方20%出頭的回報率。

其實止凡所說的是著重於挑選投資標,只要投資標有優渥回報,那麼收費只是等閒事;而巴菲特先生主張是收費高昂會影響投資表現,用便宜手續費更能爭取好的長期表現。我們不如反問用收費低的券商買賣股票,會花多少時間?換句話說,如果閣下鐵定要買騰訊(700)的話,為什麼要用手續費高的券商來削減自己的回報?

延伸閱讀:老生常談:用證券行還是用銀行?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