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重要的關係自然轉淡

以下節錄Reid Hoffman與Ben Casnocha共同撰寫的《人生是永遠測試版》的其中一段:

friend-vs-best-friend

想像你生日收到的禮物是一台內建記憶卡的數位相機,你帶它到非洲旅行半年,途中沒機會使用電腦,所以你想留下的相片必須全部存在一張記憶卡上。你剛到當地時,恣意地拍照,甚至拍了幾段影片,但是過了一個月左右,記憶體快滿了,你必須更明智地判斷如何運用剩下的儲存空間。你可能拍照次數少很多,可能決定降低相片解析度,或是減少錄影次數,以便儲存更多張相片。但無可避免地,記憶卡的容量還是會達到極限,那時如果你還想拍到新照片,就必須刪除舊照片。就像數位相機無法儲存無限量的相片和影片一樣,你無法維繫無限量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你很理性擇友,還是會達到極限,任何新關係都免不了會犧牲舊關係。
 
讓不重要的關係自然轉淡
人會改變,你也會改變,有些關係過了某種程度,就不值得再延續下去。但某些關係除非碰到強大的刺激因素改變,否則繼續留著似乎比較容易,所以有些人繼續維繫著其實應該放手的關係。出生於1980年至2000年的千禧世代特別容易有這種偏見。大學時,你和年齡相仿的同儕朝夕相處,一起累積了很多共同經驗。茶餘飯後很容易聊起某某人在昨晚的宿舍派對中說了什麼,但現實世界中,你們並不是分分秒秒都生活在一起,所以那些友誼現在有賴熱情和價值觀來維繫。在此同時,你的興趣和態度也在演變,成年有個好處,那就是你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通常你會發現學生時代或兒時同伴是重要的情感回憶,但有些人卻不像新朋友那麼有趣了,這下該怎麼辦?
 
你當然應該做點什麼,因為如果你持續維繫那些老友誼,就沒有時間或精力培養新友誼,重點還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數位相機理論:你的記憶卡已經沒有空間了。不過,和數位相機不同的是,正確的做法不是積極「刪除」你不想聯繫的朋友,而是讓那些友誼自然而然地轉淡,這也是一些關係的自然淡化。友情不像愛情,鮮少有全面斷交的理由。即使大家往不同方向發展,友誼慢慢轉淡,信賴還是可以長力。而且和多數前情人或前配偶不同的是,未來當你們的生活步調更接近時,友誼還是可能恢復熱情的。許多關係在不知不覺中不幸轉淡,積極維繫你重視的關係,也理性地讓你不太重視的關係漸趨淡薄。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