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麼,總有些人指導常見的道路,那條路通常是風險最少及附有成功的個案佐證。這些指路者令我想起近年網上傳出的「年齡對照儲蓄金額」、「年齡對照收入」等內容農場式圖文,這些貼文根本沒時間逐個個案作分析、跟進(例如:家庭收入、資產總值、年收入、開支等)。總之,達到某一年紀必然有某金額的存款。撇除個別事件--有人含金鎖匙出世,那麼這樣的評估有意思嗎?「達標」與否又如何?
網友革爾向外宣佈25歲達成財務自由,持有的股票 Tesla 連同加密貨幣,已經漲至 1,000 萬。當中,有人提出什麼叫財務自由?持有不派息的股票算不算是被動收入等冷嘲熱諷式的問題。在我的觀點上,他們是被教條規限的信眾。根據某些定義去否決別人可取之處,對自己是沒益的。
連續發幾篇探討金錢相關文章,是更深入反思自己的做法,改善下一次的經驗,每一次改善必須迅速及牢記著痛苦的教訓,說不定現在虧的資金是將來投資組合的支柱呢。
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說過:「想和別人競爭,還要走別人走過的路,那就是自尋死路。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麽打贏?」我認為這句話值得記下。
我已经看淡了,有时想想,持那么多比特币,不卖掉也是有价无值,但是所有人的比特币都卖掉,就不值钱了
@Unee Wang有強烈信念的話,分段減持作生活費就行。
我覺得沒有強烈信念,賺到一倍、兩倍就會賣掉。
人生很多教条,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自己决定目标的主要因素。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特别的存在。之所以会变得平凡,是因为被教条化毒害的。
@CcChen認同,但我感覺自己是庸庸碌碌的一群
王传福的话确实有点道理,走不寻常路。
你得博客放哪里?最近打开需要加载五六秒才显示。
@Mr.Chou放在糖果主機的香港機房,加載這麼久……看來用完要換主機了。
@皮皮我猜应该是加载头的像问题,国内已经无法正常直连。
@Mr.Chou感謝提醒,我已將頭像本地化,加載速度應稍有改善。
@夏天烤洋芋一直怕高追,不敢投比特幣,看來沒有天花板的……
BYD从200+回到160+,不过龙头还是?,A股有在买么
@Sam.Z我沒參與A股,身邊的朋友說寧德時代不錯,但沒有仔細研究。
另外,買入一些醫療類的港股(藥明生物、心通醫療、李氏大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