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遊戲

今年的投資情況比以往更不妙,我所感受的一星期波幅是以往一季的波幅,而指數未能反映這個恐怖情況。上月提到的監管重點股--物管及互聯網股依然一沉不起,內房經歷浴火重生的局面需時頗長的時間,相關的原材料股當然不會好;高教股曾經露出曙光,後來被行業的配股消息導致再沈淪下去,當時我差不多在最低點止虧。如果我仍然持有,大概也抵受不了 -30% > -10% > 0% > -30% 的節奏。

昨晚監管之手抓到互聯網券商,與其說官媒「不點名批評」,倒不如說直線抽擊,大家也知道目標是富X牛牛、老X證券,報導沒有披露全名,只是大家聰明猜到。政策的不確定性往往是最難拿揑,反過來問:如果A股、港股能賺錢,怎會這麼多人轉戰美股呢?官府強調香港營商環境多好,我只好哈哈回應。

我有幾位朋友重倉FUTU,成本價在 $100 或以上,成本價愈買愈低,但持股量愈買愈多,他們的買入的主要原因是每個人都用這間券商,是大勢所趨。我曾提議過不要把新資金投進去,可惜他們愈投愈多。對於這次車毀人亡,必須有所反思--逢低買進可以降低成本價,但不是萬能,前題是股價上升。

老實說,券商的競爭非常激烈,近這幾個月已經有 3-4 間新成立的券商推出迎新優惠,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私隱當一回事,可以「賣」個人資料換取回贈,事實上有很多 KOL 推薦網友不斷吃迎新賺錢,該批 KOL 亦有佣金收入,只怪自己太有原則,寫個網站做新客推薦就好。

提到「不點名批評」,又想起李某迪事件,我第一次聽到消息,心想這宗交易是你情我願、解決生理需要,不用這麼嚴厲吧?退一步想,合作廠商為保聲譽,割席亦無可厚非。最後,我想弄清思維,請教內地網友,為何進行這宗交易竟然使用支付寶,而不以現金交易呢?謝謝。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2

  1. 拾风

    中概股长跪不起,中美博弈下的资本是变得更加凶险~慎入

    1. 皮皮

      @拾风對。疫情過後,生產線遷移將會是一大挑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