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踏進新一年,不少人檢討過去,放眼未來。回顧我這一年寫得比以往少,總共 29 篇(已計算此文章,撇除草稿文章)。以往的無所不談,隨政策轉變而改變,昔日的香港亦是。
回顧
博客的主要定位在投資類文章,恕我無法像財經演員一樣,說:不注重短線,看長線。每天看自己持股會否中雷的日子不好捱,除非是投資美股、遠離中概(丐)股的朋友。然而投在港股上,注定被朋友恥笑及憐憫。
回顧 2021 年初的目標,我將本來吃灰的 Kindle Paperwhite 4 重新放進隨行袋,書籍種類不局限於自己熟悉的領域,有些熱門書還是會看看,例如:解憂雜貨店、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讀書主要看是否言之有物,香港的財經書大多數是浪費資源。我知道大家不想看乏善可陳的書評,與其將書本內容搬字過紙,不如不寫。
展望
正如我第一段所說,香港漸漸成為二三線城市,當上海、北京及深圳擁有交易所,外資不願投資中國,香港交易所還能充當什麼的橋樑?賺信息差的Easy Money已成過去,加上有能者移居至外國,人口缺口由「新香港人」填充。我的老媽說:「如果移民的港人沒有為外國政府帶來價值,人家怎會收留他?」說得非常好,上述的「新香港人」大部份是低學歷人士,有些是勞動人口,有些是無業、因港人配偶而來港,一來港便申請各項福利。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8年。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5.37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08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5.45萬宗申請。
根據2017年《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統計數字》,該年單程證新移民中有47%,即逾2萬人首年入戶公屋單位。
電視廣告不斷呼籲到大灣區發展,我想香港人是否能接受內地工資水平?再者,香港人的能力不是特別出眾,內地人材輩出,我不認為香港人有特別強的優勢。
越寫越遠,我想說的是不管外面環境怎樣,提升自己就好,這樣機遇來到時才能把握。
祝大家新年快樂!
走出舒适区,摈弃虚拟经济,向制造业强国努力。
新年好,
如今香港的优势是越来越小。
@Mr.Chou認同,香港停滯不前,沒有具遠見的舵手……
不是内地抢了香港的工作机会,是香港之前靠信息差和对外窗口角色躺赚的时代已经过去,确实只能是更开放的心态融合进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重新发扬香港的拼搏竞争,我觉得香港还是会成为大湾区最靓的仔。
@拾风對,香港之前躺賺太輕鬆,沒有考慮將來如何定位/發展。所謂的經濟支柱金融服務業(銀行、地產、保險)跟澳門賭業差不多集中,不過後者積極考慮怎樣做旅遊業,引進光影節;香港多年來奉行舊酒新瓶策略,最後競爭力大減。
今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坚持记账,总算弄明白我一年的花费在哪了
@Unee Wang堅持記一年帳不容易,當初我斷斷逐逐記幾個月又停幾個月。
現在習慣在消費後記帳,以免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