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準備過上新一年,你們過得好嗎?今年我寫文章比較少,很多事情想寫,其中一個原因是一旦寫出心中想法,很快會被查水表,婉轉地寫出來很可能變得詞不達意;另一個原因是我工作環境,還沒離開就暫且不說。題材很多,只是處處受限。
投資
恒指推出54年來最長跌市,4年累跌逾11,000點或39%,以2018年1月所創歷史收市新高33,154點計,6年累計下跌48.6%。
1. 很多投資書給的忠告是盡快儲蓄及投入股市,但它們面對的是不斷上升的市場,肯定是越早投入越好。恒指連續四年下跌是指成份股,當然成份股下跌也帶動二三線股下跌,只有極少數股票有自己的走勢。如果理解到恒指如何構成,你大概率不會選港股ETF來投,這是我的理解。
2. 12月份,我能記起的爆雷恒指成份股有:李寧(2331)、美團(3690)、藥明生物(2269)、周大福(1929)、騰訊(700)、網易(9999)等成份股下跌超過10%,雖然某些比重不高,但對指數、市場肯定帶來衝擊。投資者也會想到:藍籌股也這麼脆弱,其他股份會好嗎?
3. 我朋友單一押注在物管股,即碧桂園服務(6098),成本 $18.5,大約 $7 賣出,虧損 62%,全年跌幅是 63.8%,完美吃中下跌浪。他的思維模式是碧桂園服務以前納入恒指時是 $80,用幾折價錢買入,香不香?經歷這「價值陷阱」,我相信他一段時間不會再投錢進股市。
4. 以前我同樣是採用一注獨贏法,需極佳的風險承受力,現在承受不了虧錢,改為較分散的集中投資法,未來還是這樣,我的投資組合很大部份是債券和高息股,所以今年的下跌浪沒有太大影響,只是投美股的人大賺,我這個全港股投資者才勉強賺 1%,心裡難受,但只能接受。
5. 有些財經演員不時發表恒指/道指將會多少點的預測,這些人沒有真金白銀、身體力行買入,我對這些噪音是一笑置之。另一方面,有真材實料的人不會拋頭露面在電視當小丑。如果你看到李嘉誠上電視分享投資心得,請馬上告訴我。
工作
老實說,現職的工作沒太大難度,或者說我過往的經驗早已點滿技能樹,我抱怨是遇到的同事層次太低、公司架構等這些根本性問題,我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他們意圖模糊我們的職責界線,使我做他們應做的工作,但他們不想想我做他的工作,為什麼工資會落進他們帳戶呢?遇到這些人就是跟他們鬥無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是老實人,不想花時間當無賴。下一年,應該會換工作吧。
消費 & 儲蓄
今年的消費和去年大致相若,夜晚很少外出用餐。對比香港整體消費市道,從聖誕的餐廳訂座率和消費市道便可看出,香港經濟還是差,沒有絲毫改善跡象。政府沒有產業升級的想法,反而重點發展夜市,老是說香港有「制度優勢」,說和內地優勢互補等等,坦白說人家沒有想過跟你互補,而是超越你。以前說不建高鐵會被邊緣化,現在香港人都北上消費,政府就呼籲香港人留港消費,真有趣。
方向仍是努力儲蓄,為最壞的情況作打算。
預祝各位新年快樂!
看看K线降的,心里在滴血。
@老张博客還好我沒有看訊號,不然會看到超賣訊號而加倉,結果換來更超賣。
元旦快乐,2024暴富哈!
@wys元旦快樂!
我记得前几天评论过好像这篇文章,可能没提交成功,强烈推荐纳斯达克100和标普500。美股相当于全球人热钱所在,除非有一天老美不在掌控世界。
建议不要投资A和港,尤其是进两三年。绝对的震荡期,不走出这波没准一头扎下去。
@Jeffer.Z可能被Akismet攔截,全球資金都流向美國,較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日股。A、港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我同意它們會在這低位徘徊,除非有些突破性的政策轉向。
最近沉浸在各位博主的年终终结中,有种小八卦的赶脚
@ccbbp你也來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吧。
他們不想想我做他的工作,為什麼工資會落進他們帳戶呢?
——————
职场上这种事情很多见,守好自己的底线,不然总有人会得寸进尺。
@陈大猫我幫同事釐清職責界線,暫時成功防禦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