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平台的無形之手

判斷經濟有沒有起色,只需觀察餐廳晚市入座率便略知一二。雖然我們的官員不斷說獲國家送贈熊貓,可推動「熊貓經濟」。不過實話實說,香港本來就是有熊貓在海洋公園,而且幾乎未曾間斷過,下面數據可以明顯看到海洋公園的虧損情況。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接受多間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新來港大熊貓會入住現有海洋公園熊貓館,特區政府將藉大熊貓生招牌推出宣傳活動保持社會關注,帶動「熊貓經濟」,同時會繼續鼓勵盛事舉行,讓香港各行業受惠。

當然,有人說整盤海洋公園的帳目涉及眾多項目,不能依此作準。但是,說到「熊貓」就是經濟的靈丹妙藥,不是比收益表更沒有依據嗎?由我踏入社會工作開始,已經學懂表達某些陳述,必須提供證據支持,不知道是言論自由解放還是什麼原因,很多議員和政府官員提出的陳述好像剛想到就說,沒有任何客觀事實背書。這個就是愛國者治港的核心問題,只要政治正確才能進入體系,誰會管實際能力。 


最近投資市場最火熱的話題肯定是百度旗下的網約車平台蘿卜快跑,看新聞解說提到這款的士比巴士更便宜,因為省卻了司機成本,更不怕繞路。百度否認這服務是搶網約車司機的飯碗,不過實際數字顯示蘿卜快跑上線後,網約車司機的單量已開始下滑。

我想起某Youtuber的點評:「美國的新科技是提升效率,反之中國的新科技是為了內卷。」如果經濟繁榮的話,誰會做網約車司機,誰會當外送員呢?就是不景氣,大家都失業,為了糊口才做。


記得以前寫過我也做過外送員,現在我偶爾會上線等待訂單,順路的話會下去跑一趟。現實情況是接單量急劇下跌,不知道是經濟下滑到沒有人叫外賣,還是太多外送員搶單(有新聞說有南亞人租用帳號送外賣,每月租金為$3,000;另有新聞說有小學生穿校服送外賣)。

撇除外在的因素,做外送員必須經得起外賣平台的操弄。例如:美團推出特選活動,當外送員太久沒上線,只要有指定時間(同下文提到的繁忙時段)送到單,就會給$35獎金。我試過在整個時段上線,沒有接到單,而附近的外送員接過不停;此外,美團設定有額外獎金時段為每日的繁忙時段,即是11:00-13:59、18:00-23:59,它要求接單率和完成率要達標才有獎金,但是接單率和完成率是以全日計算,不是只計該時段。這種計算的方法就是將人當成人礦,壓榨成本。

另外,平台巧妙地偷換概念,重新定義每小時收入。例如,在早上 11 時上線至下午 1 時,合共賺到 HK$90,大家可以輕易知道時薪是 HK$45。不過,平台的時薪可能顯示為 HK$110+,因為它只會計算外送員接到訂單至送遞完成的時間,完全忽視等待訂單的時間。

有時上線,只為窺探這個行業的運作。幸好,我不是靠外賣平台過活,實在令人太難受。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6

  1. Jeffer.Z

    rss订阅获取不到最新文章呢,关闭订阅了吗。现在的新闻发布的经济数据完全可以不用看,比如说gdp增长5%,那如果换一个别的数据来衡量呢,比如企业纳税数据,全国上半年社保缴纳数据,全国上半年人均电商消费数据,这些数据和gdp去对比,一对比你就会发笑,现在就业数据也关闭了公告。一旦吧注水的东西拿掉,你会发现实际东西的重量小的可笑。

    1. 皮皮

      @Jeffer.Z查看RSS設定是正常,就是不能獲取,真奇怪。

      記得某年統計局忘記將電力增長注水,導致經濟繁榮向上,電費卻減少了,經揭發後已將水份注得更精明。我覺得經濟向好的話就不會出現倒查稅款、消費降級(可樂、泡麵、酸菜漲價)、自修室擠滿人假裝工作。早兩年的重新定義青年失業率令我大開眼界。

      1. Jeffer.Z

        @皮皮如果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其他非常弱小的声音就不敢戳破这些事实,你看一些经济学家发言之后,全网封禁,既然这些专家说的错误,应该通报批评,然后等待时间打脸他们,但是都是一些讳莫如深的无言,封禁也没有缘由。现在的新闻就是变成了乐子,凡是不允许的一定是有利可图,凡是大力推荐的都是缺韭菜。数据都是正相关,只要拿出来一些关键数据分布分析,就能看到事实,但是这些注水的事实,明明大家都知道水假的,也没人会真正出来说,你看这是皇帝的新衣。

        1. 皮皮

          @Jeffer.Z現在的新聞都是這樣,香港的記者資格在近年已被收緊,不報(中國/香港)負面新聞。今天BBC報導內地某條公路倒塌,有網民笑說看最真實的新聞是在別國的電視台,正如香港TVB天天批評美國如何糟糕。

        2. 万有引力

          @Jeffer.Z海洋公園熊貓館亏损图。为啥不破产呢?
          信息永远不对称。难以打破。还得技术继续发展。区块链技术,用到新闻上。是不是有所改善?按照区块链 交易就有手续费的逻辑,发新闻的话,还是钱多的发广播的次数和链路多。等待技术继续发展。

          1. 皮皮

            @万有引力有些設施就是硬著頭皮營運,花公帑也要營運。例如:港珠澳大橋、高鐵同樣是達不到營運指標,但不能用幾年把它拆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