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傳媒將無法置業的年青人標籤為「廢青」,而且還有愈來愈多的報導是狙擊一眾90後。作為90後的皮皮,當然籍機反駁--大部份的媒體報導只寫一少部份的90後,之後無限上鋼,例如:90後不讓座給長者、90後寧企也不坐關愛座、90後見工遲到、90後帶父母一起見工……類似的報導時常出現,當中的報導早已引起廣泛討論,所以不在此詳寫。今天我帶來的是傳媒自吹自擂的鐵證:
東網Money18深港通炒股神器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1201/00176_040.html
東網Money18「置」醒投資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61101/00202_009.html
東網Money18新功能板塊「分」析添勝算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60804/00202_010.html
東網Money18緊貼中港股市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60216/00202_006.html
專業人士分享正能量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60604/00202_018.html
有句耳熟能詳的說話「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你不可能一一犯過所有的錯。」無線電視因沒有可以匹敵的競爭對手下,長期市佔率第一,因此被戲稱「大台」,但高層人員不但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而將大台的稱號誤以為是讚美說話,更將明年的新網站命名為「大台網」。結果,2016年12月7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預期發出盈利警告,指盈利將會倒退約55%至65%。
東方集團的情況很相近,它經常將「連續二十年銷量第一」一併印在報紙上。到底這用字是警剔還是自滿呢?大家心裡有數。它經常批評年輕人不自我增值,其實它又何嘗不是呢?老實說,我認為國內的雪球比起這家號稱即秒報價的程式做得更好。東方集團透過主板上市,殘存已久,但雪球獲機構投資者融資,以此推算雪球的前景會比東方集團的Money18更好。那麼,東方日報又怎麼不撰文鞭策自己呢?
最後,我留意到東方集團經常撰文批評國泰航空、東亞集團(23.HK)及壹傳媒(282.HK),請問有接近消息人士可提供因由嗎?
確實如此,相比之下,我們80后受到的批評好像要少一些。現在的媒體攻擊90后,有點以偏概全了。有可能是因為青年新政兩議員之事。。。
@王宜楷文集只能怪90後的朋友出生於錯誤的時代……在高樓價下,他們買不到樓,然後長輩批評他們只顧玩樂而不買樓。
最近,有內地的親戚問我哥為何不買樓、不是有政府資助嗎?這個問題反映出兩地的差異,以一個沒父幹的年青人來說,要30歲前有一筆首期再加上每月不少於兩萬的薪金,很難!
@皮皮其實都無差,每個年代的人都有難處,自己努力才是。如果有父母的資助,買樓可能會快些。如果沒有,就只能靠自己。不光90后買不起,內地還有很多80年也是租樓過日子(包括我)。所以我覺得買不起樓,并不是亂來的借口。我身邊有很多人沒有資助,依靠自身的努力最終還是買了,只不過要很長一段時間罷了。但這里要考慮的是實際情況,不說香港的樓價,就是內地北上廣,現在想買樓都得幾輩人的努力了。哈哈哈。
@王宜楷文集是的,樓價愈來愈高,薪金又追不上,只能寄望下一代繼續努力……
@王宜楷文集个人更多的认为抨击者更多是80后,生于90的我也是经常被贴标签;媒体不创造些“话题”谈何媒体,不被媒体牵引端正三观才是正道!
现在有多少媒体敢讲实话
@摩天之星敢說真話的賺得不多,敢說黨話的卻有穩定的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