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毒藥的借貸廣告
《新聞透視》講述財務公司越來越多,借貸廣告隨處可見,手法亦備受爭議,有些廣告宣傳償還最低還款額後,繼續購物;有些將借貸包裝成正面形象,不少年輕人越借越多,誤墮高利息漩渦,最終難以償還。近年,財務公司經常透過電話宣傳,並以踩界的宣傳技巧以鼓勵借貸,但手續費昂貴,使不少借貸者陷入財務困境。
節目中,不少「受害人」聲稱受廣告影響,導致借出更多的錢購物。皮皮認為把責任推向別人,不是負責任的行為。借貸是最個人、最謹慎的活動,如果財務公司投放幾個廣告就影響當事人的判決,根本是個籍口。假若閣下有未清還之債務,首要條件當然是清還債項,待債務完全清還後再想消費。不過,香港的「財務策劃員」似乎主張借入更多的錢,繼續消費。所以,不難想像「受害人」輕信「專業人士」而捲入債務旋渦。
皮皮早前曾發表過《隨處可見的專家》,當中分析過這些財務廣告,皮皮深信這些廣告不需要很高智商才看得懂。假如在借貸前多想一想,很多消費決定的答案都只有No!
儲蓄是放眼將來
在大文豪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記》,書中的米考柏說了一個傳頌至今的定律:
年收入20英鎊、年支出19英鎊9先令6便士,幸福結局;
年收入20英鎊,年支出20英鎊6先令,悲慘結局。
儲蓄有益無害,理由有二。一是避免將來後悔莫及,誠如詩人John Greenleaf Whittier寫道:「在所有口說及筆錄的悲哀句中,最悲哀莫過於本來可以。」「我本應該」及「但願我有」則是歷史上另外兩個最悲哀的句子。另一個理由相當正面:儲蓄的過程及結果,使我們現在與未來擁有更多選擇及自由,故此我們大部份人都可享受額外的安心及成就感。
儲蓄的真正目的是使你有選擇權,可以保留優先想做的事項,而非因為沒錢而犧牲選擇。你的儲蓄目標不是「從蘿蔔榨出橙汁」,或令你有感生活不足。你的目標是讓生活感到越來越好,並作出最利己的選擇來過活。儲蓄能給予你機會,去把握未來對你重要的具吸引力的機會,亦能使你安心退休。故此,應把儲蓄視為一種途徑,能讓你得到更多真正想要、需要和享受的東西。讓儲蓄成為你的益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