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皆可成為炒賣目標,例如:物業(樓)、波鞋、演唱會門票、食肆輪侯票……只要你想像到的東西便能炒賣。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我這次參與了幾輪抽籤,成功中籤的話以原價買入產品,然後在二手市場轉售圖利。
1. CASETiFY x Sorayama Stainless Steel Case
這個跟著名設計師空山基聯乘的手機殼,原價是 HK$7,800。在抽籤前,已多次跟朋友確認是否能炒起,面對高價的手機殼,我真的沒有信心有人會接貨。
結果:我成為全球限量 250 個的手機殼的中籤者之一,其他朋友則沒有中籤,反映不是有抽籤便中籤。然後,經過一輪徬徨後,找到買家以 $8,400 買入。好戲在後頭,供應商以品質問題延至 9 月交貨,我通知買家,然後他說不要了,他會轉用新一代 iPhone。
當刻心涼一截,供應商早在網頁寫不設退款,那麼我要用 $7,800 買手機殼,而不是換一部新手機嗎?我硬著頭皮,指責供應商延時交貨,要求退貨。第一個回覆是拒絕退款,最終換另一個客服便撒回交易。
2. BE@RBRICK MACAU 2021
在參與前,我完全不知這頭熊的吸引之處。自己連同家人各自用自己的名義抽,全數不中。反而,以朋友名字的名額中籤,原本朋友跟我意思意思地索取報酬為一頓晚飯就好。我見金額太大,反建議說將金額對分,朋友亦樂意接受。
結果:這隻熊獲利 HK$16,000,平分後仍然是厚利。
潮流還不到李寧,我看到有網友標價李寧款是成本價,仍無人問津……
3. Nike 限量版球鞋
參與過幾次的 Nike 限量版球鞋抽籤,但從未中籤。反而某同學屢次中籤,我一直覺得有後門貨的存在,當中的關係千絲萬縷,即使我發起舉報,沒有得到正視。
結果:屢戰屢敗,從未中籤。
總結
炒賣實物不如演唱會門票那樣輕便,當中涉及佔用空間和購貨成本。炒賣前,應做好心理準備,以最壞的情況作考慮,不然得不償失。
香港现在有点疯狂了,热衷于金融和炒差价,上到企业下到社会小贩,没有实际的竞争力,已经被亚洲四小龙甩开。还是觉得6-80年底的香港工业基础上的经济繁荣更扎实。
@拾风這種不事生產的炒賣風氣由gov帶起,將用於生產的地皮收回、建樓再賣出,本未倒置。現在的小販、電商只是將淘寶貨轉售圖利,這年頭還賺信息差的錢,欠缺競爭力。
炒作什么地方都有,但是超过一定的度了,泡沫大了,容易破
@迷你日志可惜樓價不斷創新高,雖說有泡沫,但未曾爆破(上一次是2003年SARS吧)。
一切都可以理解为泡沫,一切都可以用来炒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