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

翻看博客分類文章,發現最近更新的投資文章已經是上年的4月30日,而且買賣的是穩建到不行的中移動。對我來說,大藍籌不用分析,因為很多機構分析員已經覆蓋,只需將他們的預測加總平均就得出預期數值,對比數字便可以。說近一點,我這幾個月幾乎沒有在工作時段看報價,一來是工作量增加,二來沒有交易機遇。不管怎樣買,還是虧錢多,不如把錢放在定存/貨幣基金收息就好。當美股出現大幅波動,TVB甚至大字標題提醒美國指數出現大幅下跌九百多、一千點,對於恒指在 17,000 點徘徊卻隻字不提。我之前在網友的博客留言,大意上說:「想知道自己國家/城市的負面新聞,最好是看外國電視台,例如:TVB看美國、BBC看中國。」

股票的慘況更能印證香港跟隨國家——國進民退,體制內的人繼續加薪,民營企業則苦不堪言。難怪馬會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直言:「我經常告訴馬會的年輕同事,現在是識人好過識字,你們真的要建立好的關係和建立人際網絡,最重要是要從年輕時開始建立網絡。」除了立法會議員發言質素低、農夫山泉vs消委會事件,今次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宣布退役後,幾日後立即加入馬會出任對外事務助理經理,充份看出香港禮崩樂壞,做事不再以能力作優先考慮。

以下是某報社的社評:

裝睡的人叫不醒。現在港府彷彿就是那個裝睡的人,對市況慘淡、民生維艱視而不見,盲目樂觀,毫無作為,一味「反駁隊」上身,每遇外界質疑,就駁斥是對方不夠樂觀,再不然就上綱上線。

綜合以上因素,加上口號式拼經濟(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構建香港成為XXX中心、發展XX經濟)、發展商不再投地起樓、外賣平台有更多的大叔師奶加入,更能印證香港前景越來越差。我對香港抱持負面看法不變。另外,舊同事提到近年很多人移民,有下一代的人也會把錢留給子女,所以香港的消費短期不會好轉,聽起來好像頗有道理。


提到奧運,我想起近期對運動員涼薄的言論。

1. 江旻憓凱旋:香港運動員好幸福
2.「回應」全職運動員低薪 楊祖賜:教練醫療住宿「包晒」、冇乜嘢要使錢

給大家大概了解一下背景,最底層的全職運動員月薪只有$7,000+,而屬「精英訓練資助計劃」下的「精英甲+」類別(例如:江旻憓)則獲取資助$44,500,而馬會的對外事務助理經理月薪是$45,000(不計其他津貼)。當有人說做香港運動員好幸福,就是替各個體育總會的既定利益者洗白。為什麼各個總會架構可以如此冗贅,流到給運動員的資助這麼少?答案還是國進民退。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3

  1. 万有引力

    国家如国算是一个公司的话,竞争力很强,其他公司不好竞争。

  2. Jeffer.Z

     这种事情,历史上反复上演,属于地方特色了。最早就有指鹿为马,老外也有皇帝的新衣。周期一到,末法时代就开始一阵子。现在最爽的大概是日本了,末法周期一走完,又开始奋斗一代。

    1. 皮皮

      @Jeffer.Z當經濟與房價緊密相連時,面對的對策已經不多,尤其是槓桿已經拉滿。對未來的走向,我感到困惑。

      香港媒體開始報導市況蕭條的新聞,不像最初的戰狼式否認移民潮、結業潮,不過現在的媒體已經沒太多作用,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段負面報導被另一句口號取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