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具投資經驗的朋友表示買股是為收息,事實上「股息」能否帶來賺錢機會呢?這篇文章是整合各種對股息的誤解,例如:股息是什麼?為何派股息無法獲利?怎樣減少收股息的支出?
股息是什麼?
理論上,買股票獲利通常分為資本增值及股息收入,然而大部份人更著眼於股息收入,他們認為股息會令自己賺錢。
其實,股票獲利只有資本增值,具體定義如下:
資本增值:透過股票升幅而獲利,反之亦然。
股息收入:上市公司會在業績時宣佈派發股息回饋股東。投資者可透過收取股息獲取現金流,他們需支付券商費用以領取股息。
我在《股票投資入門》提過股息是一項支出,而不是收入,更遑論是意外之財。
坊間不少專家說收股息等退休,看起來是件美好的事。但假如你細心了解股息是怎麼的一回事,你就會發覺這個只是左手交右手的遊戲。
因為收股息的同時會在股價扣除相等價值的價格(簡稱:除淨),當中券商會收取代收股息費。所以你沒有從收股息賺到錢,甚至是蝕錢。
為何派股息無法獲利?
舉個例子,湯臣集團(258.HK)在 2020 年 5 月 8 日除淨,並於 2020 年 6 月 18 日派息。
我們可以從月結單看到收取股息涉及一些費用,它稱為「代收股息費」:
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代收股息費」,換言之,股息不是 100% 入帳。扣除費用後,只能獲取 99.5% 。可是,股票的價格會在除淨日當日根據派息多少,而自動下調。
怎樣減少收股息的支出?
收取股息只有虧蝕,沒有賺錢。我們可以透過選擇一間收費較便宜的券商以減少相關費用,例如:中銀香港最低的代收現金股息手續費為 HKD$30,而致富證券則為 HKD$10,具體的分費比較可以參閱:《用證券行還是用銀行?》。
附加內容:有報章呼籲除淨前買高息股
財經傳媒面向公眾,希望編輯可以清楚自己的責任。先前已發文認為香港經濟日報這些叫投資者於除淨前買高息股的文章是「糖衣毒藥」,一來部份高息股在除淨後股價會持續下跌一段時間,投資者若對公司未有信念,不少機會會怕得蝕讓沽出;二來知道有投資者甚至不清楚收息是需要除淨,亦有以為每年也會有此高息。看看下面文章的列表,試試看看這些股票過往三年的股價圖,編輯是否真的有信心這些股票在除淨後股價一定浮回除淨前水平(還要投資者不貪心肯即時沽出),尤其是那些派特別息的公司。其實這張股票列表是否電腦(不是AI)自動製作,竟然還可以包括如大灣區聚變力量(1189)這間連年虧損,連年不派息,今年只派了一次特別股息便可以上榜的公司!於香港股市持續投資賺錢是越來越難,請編輯不要再耍「小聰明」,說到那麼容易!
來源:紅猴股評
總結
總結來說,股息令股票持有人獲取現金流,但股票持有人不會從中獲利,因為股票除淨會跟據股息金額相應下調股價,而這筆金額需扣除代收息股費。
@CcChen使用平均成本法買入基金,長線來說更穩定。
资本增值最直观,大陆投资一般不会在意派息,投机的人太多~~
好文好文 感謝分享

炒股多年,没拿到派息的股票,估计我拿的时间太短
@迷你日志感覺A股不喜歡分紅,大炒特炒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