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比三家選擇域名註冊商

先前將這域名轉至土耳其以優惠價續費 10 年,後來想起自己另一個掛 GGAD 網站正使用 Cloudflare,馬上將它趕及在優惠期前轉移到 Google,年期只敢續 3 年,怕一旦域名被封就得不償失……對比其他域名商,Cloudflare的域名價錢算是便宜,大約 US$8.39,在 Google 大概是 US$4.31,對比以便宜見稱的 NameSilo 也要 US$9.95。最後,將一個私人備忘錄域名則放棄了,反正自己更新不到這麼多網站,不如將次要的域名放棄,將精力集中投入在工作及主要網站上,持有域名數由 3 個域名減至 2 個域名。

註:如果新工作不是太忙,或者多弄一個以盈利為目標的網站,成本不高,反正主機那些配置已經有,只需額外加一個域名。弄出來不難,只是更新資訊、營運難。

以前弄過一個收會費、打擦邊球網站,用香港的網存商收費大約在 HK$900+/年,用上外國的香港主機 US$71.76/3年,平均US$23.92/年 = HK$186.6/年,從中見識過香港網存公司的不濟,在這裡弄個 Discuz! 論壇不時出現 Internal Server Error,問網存公司怎樣解決,只回答一切正常。於是把心一橫將網站遷移至外國網存,自此沒有出現過問題,因而打開了世界觀,所以近幾年寧願在 Amazon 購物,也不會在香港買電子產品交智商稅。


舊公司生意淡薄,老闆連續幾天跟我說恆指跌很多,說內銀股很便宜,應否入手?我覺得老一輩思想是內銀是穩健收息之選,可是內地的動態還貸情況持續,相信短期內難以軟著陸,加上所謂的股息其實只是一場把戲,為了收股息而承受價格下跌的風險,我不認同走進這風眼處,相反我覺得電訊股比內銀股更穩定,至少沒有內銀的壞帳風險及備存金的需求,電訊股將利潤扣除基站投資,每年有淨現金流入,而且派息指引說 2022 年度起會加派股息,我想電訊股比內銀股更有防守性。不過投資建議最好不要說,因為你不知道他怎樣買(買入佔身家多少、分段買還是一次過買),他賺了不會感謝你,虧損反而會埋怨你

此外,老闆跟學徒說只敢在銀行進行證券買賣,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很古老的時代,這些問題我早已找過答案:用證券行還是用銀行?截止目前為止,我已在證券行進行過 350 筆買賣,以交易費用的差額 ($100-$50) 計算,乘上 350 筆,再乘上一買一賣 2次,省下的交易費非常可觀:$35,000,還未有計算銀行收取每半年的存倉費 $120 (每隻股票計)呢。情況和我們買生活用品、水果會貨比三家一樣,選個便宜點的交易商不一定會讓你受損。

皮皮
一事無成的香港90後廢青

10

  1. 神父

    股神皮皮

    1. 皮皮

      @神父不敢當,現在還處於虧損狀態。早兩年不敢比人炒得狠,沒賺什麼錢。

  2. 涂鸦清单

    确实,荐股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不过我觉得银行股还是可以买的

    1. 皮皮

      @涂鸦清单銀行的財報太難理解,看不懂有些「資產」,不如花時間讀看得懂的股票。

  3. Mr.Chou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是回不来本金咯,不是被韭菜就是被割韭菜的路上…不玩为赢,退了。

    1. 皮皮

      @Mr.Chou坊間說不投資維持不到購買力,我寧願追不上通漲也不想虧,哈哈。

  4. 菜刀笔记

    风险太高,股民就是被割的韭菜啊

    1. 皮皮

      @菜刀笔记現在買股很難,壞消息多是領導先走,好消息又有春江鴨提前部署。

  5. EEE.ME

    一直在紧盯个股,低买高出...短线赚一块两块就跑

    1. 皮皮

      @EEE.ME我曾經有這種想法,不過被套後發覺這方法有缺憾,還是等願意長線投資的個股掉下來再分段買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2025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