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提起的工作困境,我本著放棄的心態處理,結果那位大廈代表只是在電話上強硬,當面討論時卻相對理性。我想起博弈論的例子——兩個人駕車迎面相遇,互不退讓大家沒好處;其中一方退讓則是另一方利益最佳。這裡不是說什麼道理,只是說當人刻意退讓到一個臨界點,便會開始厭倦。
以現在的經濟情況,不少網民都說工作環境開始內卷,下一份工作的環境及待遇可能更差。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我的取態是:既然自己還能承受,那就繼續捱多一段時間。畢竟現在是8月份,再堅持4個月領到年尾雙糧,這樣更值得。
近期幾次與朋友聚餐,大家聊的話題都是買哪段地段的樓、選什麼股票、對經濟的預期等等。大多數人對前景不樂觀,主要觀點是「內卷」和「更多外勞輸入」。在電視台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只有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才最真切,比如:繼續消費降級、國進民退、談平台的無形之手。
前幾篇提過一位朋友曾在澳門賭場賭錢,創業之心仍未熄滅,只是沒有資本。這一刻每個人都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觀點——就像半杯水理論:有人看見的是水,有人看到的是空杯。大家對未來的看法分歧可能很大,能否看得對、正確地探取行動才是最重要。
我就会选择了立即离开,人生的好光景很宝贵,不能让自己难受过日子,四个月太长了哈
干啥都是修行,只是结果不同,结果可以接受,那就没事。
在香港也能感受到消费降级和国进民退吗?我自己觉得现在这种状态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动化的成熟,生产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很多就业机会。